酒類電商因白酒“生變”
在近期幾輪購物節(jié)的大潮中,白酒類自營電商戰(zhàn)報連連。酒企自營電商崛起讓曾經以1919、酒仙網“二龍戲水”的局面不再清晰。誠然,目前白酒行業(yè)競爭激烈,互聯網環(huán)境下傳統(tǒng)酒企也開始自建品牌電商布局線上渠道,從而導致國內第三方酒類電商平臺市場份額遭到搶占。
以近期表現突出的茅臺天貓旗艦店為例,白酒專家鐵犁認為,由于茅臺自營電商平臺與線下實體店相互結合,價格與渠道比酒類電商更有優(yōu)勢。通過近年來的磨合,目前電子商務和酒企之間的關系逐漸加強,所以今年,酒類電商涌現了更多具有特色的競爭策略。目前,雖然國內酒企對酒類電商的開放程度在增加,但是酒企始終對酒類電商保持警惕。酒類電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酒企制約,如果酒企單方面宣布產品限購、產品停供均會對酒類電商的利益造成影響。國內酒企的開放程度還無法跟上中國酒類電商的發(fā)展步伐。同時,國內酒企也開始順應“互聯網+”經濟趨勢自建線上渠道,通過與流量主導的綜合類電商平臺戰(zhàn)略合作搶占線上銷售份額,對酒類電商市場施壓。
業(yè)界聲音認為,第三方酒類電商是在此壓力之下,紛紛開始瞄準極具發(fā)展?jié)摿Φ暮M饧t酒市場,投入大量資金抓緊上游控制權,欲打通整個產業(yè)鏈謀取新的利潤增長點。業(yè)內人士認為,國內酒類電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公司發(fā)展空間和盈利能力遭遇挑戰(zhàn),國內酒類電商紛紛謀變,涉足海外紅酒市場是順應市場也是形勢所迫。
事實上,相對白酒而言,進口紅酒確實顯現出“藍海”的特征。根據中國紅酒烈酒進出口協(xié)會早前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1-10月我國紅酒進口總量達5.05億升,進口總額約19億美元(約合人民幣125.87億元),同比增長18.01%,這表明中國紅酒市場正在回暖。此外,由于明年1月28日是中國的傳統(tǒng)春節(jié),國人會陸續(xù)開始儲備年貨。業(yè)內人士預測,受到即將來臨的農歷新年影響,今年最后一季紅酒的進口總量和進口總額將雙雙實現持續(xù)增長。
就酒仙網最近的表現而言,一位資深匿名人士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,酒企做自營電商是一個必然的過程。現在酒水市場大約有萬億的市場份額,而目前所有酒水電商加起來所占的份額不超過5%,“所以我認為酒企自己做自營電商是一個必然的趨勢,以后的規(guī)??隙〞絹碓酱?。但是專業(yè)的人做專業(yè)的事,酒企做電商只是在其中一個方面有所加強。”
瞄準進口紅酒市場
在這一輪酒類電商策略中,進口和國產葡萄酒再次面臨雙重境遇,而之所以選擇進口紅酒而非國產作為電商突破口,一部分業(yè)內人士認為,主要是由于國產葡萄酒文化上培育落后,國人依然將葡萄酒視為舶來品,從消費習慣上也更愿意購買進口產品。在酒類營銷專家孫延元看來,國內葡萄酒行業(yè)孱弱,行業(yè)集中度低,中小酒廠占70%,小酒廠質量問題曾多次被曝光,這也讓國內的消費者難以建立信任。盡管部分國產葡萄酒近年來品質提升較快,屢屢在海外獲獎,但獲獎之后往往身價倍增,與實際消費需求脫離,導致獲獎非但沒有給國產葡萄酒帶來更多的增色,反而拉遠了與消費者的距離。
而事實上,進口紅酒確實也在搭乘政策的便車向中國市場示好。據了解,自2015年1月1日,中國已經對智利葡萄酒實行零關稅,僅征收10%的消費稅,中國現已成為智利葡萄酒的第一大進口國。而根據中澳自貿協(xié)議,2019年雙方關稅也將逐步減至0,澳大利亞比智利更接近中國市場。除此之外,歐洲葡萄酒生產國格魯吉亞與中國的自貿談判也接近尾聲,有報道稱,格魯吉亞農業(yè)部部長列文·大衛(wèi)塔什維利表示,在完成相關手續(xù)后,格魯吉亞的葡萄酒有望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,以零關稅的形式進入中國。
業(yè)內認為,進口葡萄酒的綜合稅率為48.2%,其中包括14%的關稅、17%的增值稅和10%的消費稅,如果關稅取消,以100元的進口葡萄酒為例,整體稅負將從48.2元減少至30元,而一向以性價比取勝的進口葡萄酒的優(yōu)勢將更為明顯。
酒業(yè)營銷專家蔡學飛認為,國內酒類電商如果掌握上游廠家核心產品甚至擁有自有品牌,則意味著占有上游控制權和主動權,從而拉低成本支出,穩(wěn)定產品高毛利率,帶動企業(yè)利潤增長。“中國酒類電商目前單純依靠B2B、B2C、O2O等商業(yè)模式無法解決產品問題,上游廠家始終占有強勢地位。酒類電商只有自己掌握上下游,打通產業(yè)鏈,才能進一步實現企業(yè)發(fā)展。”國內酒類電商如果擁有自有進口紅酒品牌,借助海外渠道資源出口自有產品可以為公司實現品牌包裝,提高品牌價值從而達到出口轉內銷的目的。“墻外開花墻內紅”,中國消費者的紅酒消費觀念更趨向于品牌消費,如果酒類電商自有紅酒品牌能夠在海外市場流通,那么紅酒產品可以從“墻外”打回來,占有一定的市場和銷量優(yōu)勢。
第三方電商勝算幾何?
毋庸置疑,1919和酒仙網等酒類電商布局海外市場策略一旦成功,酒類電商除了擁有自己的產品,也可以發(fā)展自己的經銷商,建造自己的銷售體系,平臺資源和品牌價值都會獲得巨大的提升。蔡學飛指出,目前酒類行業(yè)強勢酒企都開始自建電商,所以國內酒類電商在下游體系基本穩(wěn)定的基礎上,加碼布局上游,打通產業(yè)鏈實現“一體化”,是酒類電商在市場盈利高壓下的一種必然發(fā)展趨勢。
紅酒市場此輪“生變”也將第三方酒類電商的生死線問題推上浪潮,一部分人擔心,一旦紅酒品牌照本宣科效仿部分白酒品牌自立門戶,第三方酒類電商是否再次陷入掙扎之中。但部分業(yè)內人士表示,“酒企自有電商對酒類電商的沖擊其實不算大,酒企還是得依托經銷商做事。”
白酒專家蔡學飛認為,盡管低價是很重要的電商屬性,但價格受到酒類電商發(fā)展階段與酒類生產企業(yè)與線下渠道銷售情況等多方面影響,不能說酒類電商不以低價為導向。今年是由于整體酒類電商平臺處于調整博弈中的階段性戰(zhàn)略,酒類電商未來的發(fā)展趨勢一定是線上線下融合,產業(yè)鏈整合。“消費者對于酒類網購基于品牌與價格,背后是保真與性價比的需求,實際上酒企自營電商與酒類電商之間是互補的關系。另外,酒企自有電商主要面對品牌深度消費者,而酒類電商主要針對隨機性消費者,并且二者在選擇范圍與優(yōu)惠組合層面也有不同,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。”蔡學飛說。(北京青年報 楊潔)